青山寺相传是于1,500年前,由一位充满传奇的僧人杯渡禅师,由中国内地逃难来到青山时创建的。寺院位于青山500多呎高的山坡上,可俯瞰屯门。寺院曾多次重建。1821年,道教徒接管寺院,加以扩建并以其教徽作装饰。1921年,佛教徒重新接管并重建寺院,就是我们现时所见的寺院。 寺院显示中国人的社会对不同宗教是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经过拱道便是护法殿,右面是「青云观」道观建于1843年,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大雄宝殿」主殿内的主坛上,供奉3尊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及药师佛,佛像给涂了一层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大雄宝殿屋顶上有典型的道教装饰,包括「二龙争珠」和「鲤鱼戏水」的雕塑。 左面的楼梯通往平台,平台上有一座极富西藏特色的白色小塔,涂有彩色的藏传佛教图案,并悬挂了彩色经旛。 主堂后面的小径可通往岩洞,洞内有一块保存在框架内的脊椎动物化石,很多人认为这是龙骨。向前走不远便有一条拱道,通往另一岩洞,相传杯渡禅师曾在洞内冥想。洞内有1尊座杯渡禅师像,并有一块刻着「高山第一」的石碑。这块石碑是复制品,据说真正的石碑是由唐代一位学者所刻的。洞前的花园供奉著一尊泰国四面佛。经过岩洞后,可见到一些破落的红砖建筑物,杂草丛生。阴暗又荒芜的环境,令这里看来像是一个匿藏的地方。附近有一个提供斋菜的小棚。 青山寺位处偏僻的地方,显得格外孤清,但亦因此与别不同。青山寺藏于高山丛林中,不像其他寺院般热闹。偌大的寺院,处处显得荒凉灰暗,可以营造荒凉残景的气氛。
以电话联络,然后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以下资料:拍摄地点、日期、时间及有关场面的说明。
处理申请时间:1个月。
不定收费,随心捐献。
鸣谢愿意考虑借出辖下场地或设施供外景拍摄的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