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寺相傳是於1,500年前,由一位充滿傳奇的僧人杯渡禪師,由中國內地逃難來到青山時創建的。寺院位於青山500多呎高的山坡上,可俯瞰屯門。寺院曾多次重建。1821年,道教徒接管寺院,加以擴建並以其教徽作裝飾。1921年,佛教徒重新接管並重建寺院,就是我們現時所見的寺院。 寺院顯示中國人的社會對不同宗教是採取兼容並蓄的態度。經過拱道便是護法殿,右面是「青雲觀」道觀建於1843年,是供奉觀音菩薩的。「大雄寶殿」主殿內的主壇上,供奉3尊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及藥師佛,佛像給塗了一層金,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大雄寶殿屋頂上有典型的道教裝飾,包括「二龍爭珠」和「鯉魚戲水」的雕塑。 左面的樓梯通往平台,平台上有一座極富西藏特色的白色小塔,塗有彩色的藏傳佛教圖案,並懸掛了彩色經旛。 主堂後面的小徑可通往岩洞,洞內有一塊保存在框架內的脊椎動物化石,很多人認為這是龍骨。向前走不遠便有一條拱道,通往另一岩洞,相傳杯渡禪師曾在洞內冥想。洞內有1尊座杯渡禪師像,並有一塊刻着「高山第一」的石碑。這塊石碑是複製品,據說真正的石碑是由唐代一位學者所刻的。洞前的花園供奉著一尊泰國四面佛。經過岩洞後,可見到一些破落的紅磚建築物,雜草叢生。陰暗又荒蕪的環境,令這裏看來像是一個匿藏的地方。附近有一個提供齋菜的小棚。 青山寺位處偏僻的地方,顯得格外孤清,但亦因此與別不同。青山寺藏於高山叢林中,不像其他寺院般熱鬧。偌大的寺院,處處顯得荒涼灰暗,可以營造荒涼殘景的氣氛。
以電話聯絡,然後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供以下資料:拍攝地點、日期、時間及有關場面的說明。
處理申請時間:1個月。
不定收費,隨心捐獻。
鳴謝願意考慮借出轄下場地或設施供外景拍攝的政府部門及公共機構